中歐貿易大數據 過去的一年,中歐貿易有多熱?小編用數據告訴你。 國家高層互訪: 2016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后訪問捷克、波蘭和塞爾維亞,總理李克強訪問拉脫維亞,我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共訪問 9個歐洲國家及歐盟總部,歐盟領導人和13個歐洲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訪華或出席活動。 雙方簽署商業協議50余項,金額逾110億美元,涵蓋金融、環保、機械制造、航空、新能源、化工、基礎設施和跨境電商等諸多領域。 國家戰略層面:一是中歐雙方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與歐洲投資計劃對接,并在“中歐投資基金”框架下就采取項目層面合作方式達成共識。 二是中歐互聯互通平臺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雙方確定了工作機制和示范項目優先行動清單。 三是中歐雙方組建了數字經濟專家工作組和網絡安全專家工作組,完善了中歐數字經濟合作的頂層設計和機制建設。中德之間建立了“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對接協調機制。 四是中歐在循環經濟與綠色發展、5G、金融等領域的合作取得積極進展,拓展了中歐合作的深度和廣度。 投資方面:歐盟對華投資大幅增長,成為雙邊經貿合作的突出亮點。1~10月歐盟對華實際投資75.6億美元,增長35.4%;同期,我企業對歐投資并購大項目頻現。 技術引進方面:歐保持我第一大技術引進來源地,截至2016年10月底,我累計自歐引進技術超過5萬項,合同金額近2000億美元。
2017年看好中歐貿易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正如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姜增偉所言,目前,中歐都處于深化改革的重要階段,中歐合作也處于提速升級的關鍵時期,未來中歐經貿合作仍有巨大潛力。 國家將緊緊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布局,繼續積極推進中歐發展戰略對接,不斷深化中歐經貿務實合作,妥善處理貿易摩擦和分歧,在這一大背景下,紡織產業將迎來中歐貿易的蜜月期。 以紡織產業為例,中歐紡織品貿易在中歐貿易中占據重要地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特別是2005年全球紡織品貿易實現一體化以來,中歐紡織品貿易規模迅速擴大,據中國海關統計,2015年中國紡織服裝對歐盟出口531.32億美元,歐盟對華紡織服裝出口額達到40多億美元,都比2005年翻了將近一番。
合作機制更加成熟 放眼全國各地方與歐洲各國的合作日臻成熟,開啟了中歐互利合作的新型模式。 園區合作已經成為眾多合作模式中的一大亮點。中法廊坊養老合作試點和中英地方經貿合作機制已取得初步進展;青島、寧波、南昌、徐州四個城市被列為中英地方經貿合作首批試點城市;深圳成立“中歐企業發展合作聯盟”;太倉、沈陽、揭陽、四川、安徽等10余個對德合作園區全面推進,中德、中意、中法、中奧、中芬等生態園區對外合作不斷拓展。
如何規避貿易壁壘? 在長期的中歐紡織貿易中,綠色貿易壁壘的威脅不容忽視。據估算,近年來我國因歐盟各種綠色檢測不達標準所損失的金額超過當年我國出口歐盟紡織服裝業總額的18%。 且歐盟新的環保政策――產品環境足跡(PEF)已進入試驗階段,一旦開始采用將對我國紡織行業出口帶來嚴峻挑戰。 解決的途徑劍指可持續供應鏈的建設??沙掷m供應鏈的建設不僅有利于中歐紡織品綠色貿易的發展,促進中歐紡織品貿易持續穩定增長,也將為其他行業、其他地區的貿易發展形成良好示范。
可持續供應鏈打造進行時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副秘書長徐慶華認為,中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促進綠色轉型發展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主旋律,綠色供應鏈作為一種新型管理手段,正在成為實現綠色制造、引導綠色消費、促進綠色轉型的重要途徑與切入點。 但在紡織行業,現階段可持續供應鏈建設面臨巨大的挑戰。 2017年要做好中歐紡織貿易,中歐紡織業相關利益方應圍繞彼此關心的問題進行充分探討,加強在優化可持續產業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及質量標準等方面的交流,擴大在貿易投資、技術研發等方面的務實合作,才能共同做大合作的蛋糕。
紡織供應鏈建設大家談 為了深入研究供應鏈的共性問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自2008年以來連續舉辦了八屆全球紡織服裝供應鏈大會,在2016全球紡織服裝供應鏈大會上,中歐兩國的相關代表就供應鏈的建設開誠布公地進行交流。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 供應鏈生態變化下,云制造成行業發展機遇 供應鏈生態正發生變化 從國際層面看,跨國采購更加分散化。中國目前仍是全球無與倫比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大國,在歐盟市場,中國排第一位。 從國內層面來說,中國的消費需求呈現多樣化、多層次特點,一些新的消費模式隨之產生。 長尾效應,“長尾效應”讓一些個性化需求得到充分滿足。 分享經濟。分享經濟催生了大量市場估值超過10億美元被叫做“獨角獸”的這種企業。中國的分享經濟目前也具有一定的規模,而且預計今后會有40%的增長速度。 泛娛樂化。比如大眾關注較多的超級IP、現象級產品、網紅經濟等。紡織行業已經開始在慢慢試水,實際上,紡織供應鏈已經不僅僅是生產環節的閉環,而是一個向消費進行延伸的開環的供應鏈。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實際上不僅僅在生產環節,在設計、研發、營銷、服務等各個領域都有所滲透。 勞動力成本。勞動力成本是成本上升的一個重要趨勢,但在整個生產環節中,它的相對成本是在下降的。在中國紡紗和在美國紡紗在成本上并沒有太大區別,只是在勞動密集型的行業,人工成本還有重要作用。 云制造是制造業必然選擇。智能制造或者說云制造,將會是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機遇。 作為云制造,它的實現路徑一定是首先完成服務體系。第一,要明確建設的主體,誰來推動;第二,標準要先行;第三,要建立一個信用體系。 作為云制造,還要在能力提升方面進行完善。首先從生產層面來說,要提高裝備能力,要用裝備智能化來提升;第二提升運營能力,整個生產過程要提高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水平;第三提升管理能力,無論在質量體系、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產品開發管理體系方面都要同步跟上。 另外,云制造要完善它的創新模式。創新模式一方面是組織模式的創新,要把供應鏈從閉環轉為開環,要從過去的合作層級結構變為一種社交網絡結構。
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廣偉 營造多元化紡織服裝供應鏈新生態 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紡織服裝供應鏈的格局也在發生變化。 供應鏈生態是指能夠滿足不同品牌采購需求的產業環境。基本要素包括:宏觀政策、產業鏈配套環境和個性化創新型企業聚集等。其中,宏觀政策如同陽光,產業鏈如同水,企業則是土壤,三者缺一不可。 供應鏈的分級和專業化是產業未來發展的引導方向。并不是所有的品牌都需要單一的一種生態,而是應營造出多元化的生態,產生多元化品牌的供應鏈。 中國不能提倡只滿足單一標準的供應鏈,而是應該滿足各種各樣的需求,進行多品種、差異化的供應鏈建設。
英國Byford品牌董事、總經理何滿光 零售商要利用供應鏈提升競爭力 如今,很多企業趨向于B2C或O2O,很多都是生產者直接賣給消費者。如何準時生產,包括及時供應,這就需要有數據化的管理。 現在很多消費信息都源于電子數據化,比如通過微信、網站、電商平臺的點評,預估大眾對產品的喜好程度。 那么,我們如何調節生產力?其實最有效調節生產力的做法就是減少庫存,因為有庫存會影響供應鏈靈活度和可持續性,因此,利用大數據獲得終端消費信息能夠及時有效地做出快速反應,調節生產力。
力克大中華區市場總監王廣輝 用技術手段 提升供應鏈的可視化和透明度 我們看到,全球供應鏈也有一些新的態勢,自由貿易協定有一些新的發展趨勢,這些也讓我們重新思考,我們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參與全球價值鏈的協作。 以下這六大領域是提升整個供應鏈的透明度和可視化,提升整個供應鏈的溝通和協作能力,從而打造一個柔性供應鏈的非常關鍵的領域:云計算、物聯網、基于數據驅動的智能化、移動性、3D技術和良好的客戶體驗。 如今,在中國紡服企業中,大量自主品牌也開始涌現,也獲得了蓬勃發展,但是下一階段要締造真正的世界第三大時尚中心――中國,就要靠我們進一步的產品創新,把全球最高端的實踐加以應用。
廣州市匯美時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供應鏈總經理劉明光 服裝供應鏈智能化管理是大勢所趨 供應鏈體系經常遇到的問題就是信息斷層、資料斷層、操作斷層。 供應鏈管理的第一個法寶就是按流程辦事、用數據說話。供應鏈一定要用數據管理,運作流程化,流程數據化,數據圖表化,以及結果系統化。創始人只要關心人效、貨期準期率、質量退返率、成本控制率、快速反單就可以了。 我遵循的是“軍事聯動機制”,我整個團隊就是以軍事化進行管理的。茵曼因為質量問題的退貨率只有0.18%,也就是說發出去一千件衣服,有1.8件是因為質量問題退貨的。這就是成本下降而質量上升的表現。
阿里巴巴服裝供應鏈專家淘工廠平臺負責人袁煒 構建供應鏈生態 服務中小電商品牌 從一年以前我們開始密切地關注一個群體――網紅。我們發現網紅店鋪的經營特征和傳統的淘賣已經非常不同。最大的區別是,網紅店鋪的銷售狀況取決于非常強的短時爆發性。 對于網紅經濟,我們要做三件事情:第一件是保障。對于一個年采購額只有幾十萬的中小型淘賣,同時卻有幾十萬這樣的角色,且每個人對品質的認知都不一樣的時候,工廠就會無所適從。所以我們提出基本的標準把產品品質的保證成本降到最低。 第二件事情是鏈接。網紅與粉絲互動的數據傳遞到我們的供應鏈,我們可以把最源頭的消費者需求和最源頭的生產供給鏈接在一起。 第三件事情是賦能。阿里巴巴有完整的體系,還有金融支持,阿里巴巴更是一個數據公司,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更加優化風控模型。 |